大家好,相信很多小伙伴对70后负债做什么副业好和70后负债做什么副业好一点这一块不太清楚,接下来小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,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了解一下。
本文目录
一、奔五的70后男人,需要熬过哪些苦,才能活好余生
70后的男人,一晃就到了奔五的年纪了,青春不见踪影了,白发悄然冒出来了。
作为男人,就应该有男人的样子,头顶天,脚踩地,别婆婆妈的,像个女人一样。可是,男人也有扛不住的时候,只是不说而已。
到了奔五的年纪,本以为可以事业有成了,日子越过越轻松。现实告诉我们,奔五的人,依旧是家庭的顶梁柱,也是社会的主梁,还没有到退二线的年龄。
70后的男人,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,不容易啊,可是也没有办法改变。小时候,家里穷,没有过上好日子,长大以后,又是白手起家,想方设法在城里安家,不拼命不行啊。
奔五的70后男人,需要熬过四种苦,才能活好余生。别急,未来的日子还很多,幸福还得靠自己去创造。
01
熬过努力存钱的苦,提前准备好养老需要的开支。
70后的男人,以前努力赚钱,买房买车,供小孩读书。想好存钱,几乎比登天还难,如果没有赚钱的硬本事,能够买房子就很不错了。
总有一部分70后的人,快五十岁了,还过着负债累累的生活。我的校友汪俊,今年四十八岁了,但是他还欠房贷三十多万。以后的日子,要怎么熬下去,汪俊是有苦难言,幸运的是他在体制内上班,起码不担心失业的问题。
奔五的人,一晃就奔六了,如果没有存款,以后退休了怎么办?如果你没有养老金,那就更加不知道何去何从了。缴纳养老保险要钱,还要想办法存钱,还要管着一家人的生活开支,细细一算,一年起码要五六万吧。在工厂里打工的人,年收入五六万估计赚不到。
很多70后的男人,身兼数职,一边工作一边做副业,虽然很累,但也只能咬牙坚持,等儿女能够独立,家里有一笔存款之后,才能够放松自己。
02
熬过职业已经到天花板的苦,不断突破现有的格局。
在职场混的人都知道,35岁就是一道坎。过了这个年龄,很多单位都没有资格去报考了。人到四十岁之后,在职场上也没有优势了,在职务晋升方面,会更加困难一些。
70后的男人,想要在职场上混得如鱼得水,真的很难。临近五十岁的人,大部分的单位,都不会考虑提拔的问题了。从受教育程度、年龄优势、工作精力等方面考虑,70后都比较落伍了。
当然,你也不能轻易跳槽,万一弄丢了工作,不是闹着玩的。在我们县里,一些企业破产倒闭了,四五十岁的员工,想要再就业很难,很多人都去了工地搬砖,或者在街上摆地摊、卖烧烤。
有理想的人,不会轻易认输,就算自己年龄偏大了,也在坚持学习,保持年轻的心态,敢和年轻人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比赛。
70后的男人,需要不断突破自己,打破人生的格局。不要给自己的年龄和职业设限制,只要努力奋斗,也可以大器晚成。
03
熬过身体走下坡路的苦,确保身体健康。
老赵今年四十七岁,在单位工作十多年了。他是一个工作很拼的人,但是现在,他不得不服老,还害怕加班加点。去年夏天,他在加班的时候,累到晕倒,让家人很担心。
70后的男人,说起来还年轻,实际上也不年轻了,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疲劳的感觉,在应酬的时候,也不敢多喝酒。
我们家乡有句谚语:“人到四十,半截下了土。”也就是说,一个人四十岁的时候,人生就过半了,再往后,就是过下半生了,走下坡路了。
很多人,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,真的令人担忧。可是,不努力工作,怎么行呢?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,道理很简单,但是保证每天都活得很轻松,却不简单。
被生活和亚健康双重压迫的男人,只能咬牙坚持住,也许过了五十岁,家庭负担减轻了,才能够专注于锻炼身体。
04
熬过无依无靠的苦,还要管着父母,顾着儿女。
张爱玲说
:“人到中年,时常会觉得孤独,因为他一睁开眼睛,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,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。”
作为男人,就得活成一座山一样,不仅自己无依无靠,还要成为父母和孩子的依靠。如果你遇到了好妻子,妻子可以和你并肩前行,你会轻松很多,如果妻子能力有限,妻子也要依靠你。
小时候,我们写作文的时候,常常把父亲比喻成山。长大后,自己活成了一座山。不当家,不知柴米油盐贵,不做父亲,不知道什么叫“责任在身”。
奔五的70后男人,依旧还处于中年人的阶段,只能咬牙坚持住,不要指望任何人帮助你。这年头,你要是很穷,别人只是看不起你,根本不会拉你一把。你要是变富有了,身边自然有人帮助你,他们需要和你合作,一起发财。
学会看清社会事实,努力让自己成为有利用价值的人,这是一种难言的苦,也只能扛着苦难前行。社会现实,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改变的。
忽而回头,那个调皮捣蛋的男人不见了,那个年少轻狂的少年不见了,那个青春活力的年轻小伙子也不见了。
往前看,发现中年也要接近尾声了,不知不觉就要变成老年人了。当有孩子称呼自己为“爷爷”的时候,心里酸酸的,不知道要如何回答。
70后的男人,年轻的时候,白手起家,人到中年的时候,苦苦支撑着一个家,到老了,还得靠自己。
70后的男人,坚持住,不能趴下。
二、90后存钱吗
我为新年的计划和目标已经攒钱了,因为我从20年开始已经有这样的计划,已经有攒钱的习惯了
在存钱比例高低上,90后依旧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,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%以上。
小调查,身为当代打工人的你,每月能存多少钱?
一场疫情,让没吃过苦的90后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了,一定的存款能增加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。特别是独生子女,即将成为家庭中坚力量,如果未能未雨绸缪,但凡遇到一点变故,必将跌入谷底许多年再难翻身。
一直以来,中国人以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储蓄率,获得“爱存钱”的名号。存钱凶猛的,有不少年轻人。2022年,90后变得爱存钱了,其中,“20-25岁的年轻人,也比往年多出不少。”
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,在全国2200名40岁以下的人中,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,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,占到了41.7%。95后紧随其中,也达到了40.6%。在存钱比例高低上,90后依旧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,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%以上。
年轻人存款的增多,伴随着消费的收缩。这从“奶茶告别30元时代”的调整可以看出,更从“10个年轻人有7个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”的观念中窥知一二。90后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开始,更加精打细算了。
只有真正在遭遇变故时(比如自己和家人生病,遭遇裁员失业、生活工作中急需用钱等危急时刻)时,才会真正意识到手上有点存款的重要性。因此,平时一定要刻意存钱,不做月光族,努力多开源,尽量节省开支,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消费,更不能超前开支欠下大量债务,一定要存点钱来抵御风险。
分享一下我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几条生活、工作原则供参考吧:
1.刻意节省非必要的开支,量力而行、理性消费,降低自己的欲望,减轻自己的消费欲,清心寡欲,能保障常规的生活质量就行,重在要提升内在的丰盈程度。
钱要花在刚需上、刀刃上,不买不需要的东西,不买性价比不高的东西、一般不买奢侈品、名牌和最新款产品,不买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东西,不买需要透支自己储蓄才能买到的东西,不买不在自己预算范围内的东西,不买非当下就需要的东西。
2、也要学会开源,尽一切可能进行开源让自己的收入和存款变多。
在主业工作中努力干,争取升职涨工资,或者遇到好机会跳槽涨工资。努力提高主业收入,依然最为重要,这依然是增加收入最快也最靠谱的方式,千万不要为了搞副业而荒废主业,不能本末倒置。
不仅依靠工资赚钱,也要想办法搞点能挣钱或能积累经验、长本事的副业,放下所谓的“脸面”,不要看不起那些感觉那些让自己没面子的副业,一切不违法、不违背道德、不违背职业道德、合理合规合法地靠自己劳动换取报酬或增长职场竞争力的方式,都不丢人,没钱、没本事、没有职场竞争力才是真的没尊严没面子。
3、不轻易辞职,踏踏实实干好已有的工作,除非是工作已经较为严重地损害了生命安全、身心健康,或已经找了更好的工作机会,能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已经很不错了,更不要去创业,创业十有九亏,还是先苟住生存下来再说,先求生存再求发展。
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